CCTV10的《人物》栏目曾经介绍了画家叶放先生的园林生活。叶先生买田置地,用七百多吨太湖石构建了一个唯美家园。他在园中不仅可静心作画,还可邀文人雅集。他的朋友或唱曲或吟诗,让人听得心荡神摇。他拿什么招待朋友呢?当然是他家的私房菜。他家里虽然养了厨班,可他自己还投入了许多心思精心策划。听听这菜名:“梅花引”、“点绛唇”,就知道已经吃出了境界。叶先生还买了艘百年老船,邀朋友来船上,一边品船菜,一边赏湖光月色,快乐逍遥,若泛庄子的不系之舟。
我看了好眼馋,当然不光是馋他的私房菜和船菜。叶先生的这种生活,大家一定和我一样地向往,只是我们大多数人很难去实现这种生活方式。难道我们只能成天为谋生而奔波劳碌吗?
在和记者的谈话中,叶先生提到他不想枉对一片池水,于是就请朋友来池边听戏,不想枉对那些花儿,所以要搞个花宴。……叶先生说了一连串的“不想枉对”让我启发颇深。
有这份“不枉对风月”的心,实在难得。现在的很多人,想得最多的恐怕是不想枉对自己。于是忙着赚钱,忙着花钱,却在忙碌中迷失了自己。都市中人有多久没有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了?有多久没有和心爱的人一起散步了?当然前提是是否还有心,是否还能爱。又有多少人还能倾听细腻的花语,动情于温存的暖风?曾几何时,有房有车成了幸福的重要参数,上街血拼成了休闲生活的唯一内容?曾几何时,贵贱成了价值体系中的唯一坐标,喝酒穿衣要象征身份地位。枉对了风月,物质能成就一个快乐自我吗?那为什么有人享受不了独处的宁静?有人在攀比中总是局促不安?有人紧跟时尚还是害怕被时代抛弃?为什么有人的感情如此苍白,就连青春期的爱情也只是象老鼠爱大米那样缺乏诗情?为什么有人直奔物质目标而去,错过一路风景,当达到目标时却觉得物是人非,若有所失?以这样的精神面貌生活,难道不觉得枉对自己吗?
而在不枉对一花一草,一水一月的心境中,我们不难体会连一花一草,一水一月都了然于胸,这样的心胸充实又舒达;我们仿佛能听到内心的独白,是自己的,也是万物的,这就是真我在绽放;我们还能感受到拈花微笑的佛心,对世间万物都充满情和爱,看世间万物都透着灵性,所以生慈悲,能宽容,所以心静气和;我们还能感受到天真烂漫的童心,对世间万物都充满着新奇的妙想,看世间万物都清透简单,所以有生趣,懂欣赏,所以淡泊超然。以充实舒达的心胸守一个真我,守一片淡泊宁静,以这样的心态入世,才能更持久地创造财富,真正地实现价值,这算不算致远明志呢?但至少可以算不枉对自我了吧。
也许我们不得不为谋生奔波,没有叶先生那样的经济能力使自己天天身在园林,也许我们也没有叶先生那样的独具匠心,将满城风月纳入自己的园中,也许我们只是凡夫俗子,难免心浮气躁,也曾经迷失自我,或者一时参悟不了佛心,还原不了童心,不过我们仍然可以保持一份“不枉对风月”的心境,到园林里用数码相机捕捉动人瞬间,用这些照片做一本心爱的台历,放在办公桌上,细细品赏;我们也可以仰望着蓝天白云,信步而行;或者录一首动人的歌曲送给爱人。虽然不敢说淡泊宁静,致远明志,但至少我们可以为奔波留一翼凉亭,为浮躁留一朵绿荫,为红尘留一截粉墙,为心灵留一片月光,就好象我们的心已飞入园林。